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4期
脑血管病

睡眠质量及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单位、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陆明佳;仲婷;董蒙;李红燕;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及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单位(S100β)、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影像学总负荷评分将6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分为重度病情组22例和轻-中度病情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失眠严重指数(ISI)评分及S100β、sCD40L水平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组间差异性指标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重度病情组高血压病比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情组(P<0.05)。重度病情组ESS、ISI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病情组(均P<0.001)。重度病情组血清S100β、sCD40L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病情组(均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ESS评分、ISI评分、S100β、sCD40L与脑小血管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潜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小血管病患者ESS评分、ISI评分、S100β、sCD40L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患者嗜睡及失眠严重程度、S100β水平、sCD40L水平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关注睡眠状况及机体炎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脑小血管病病情。

2025 年 04 期 v.38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项目(20210219); 新疆第二医学院科研项目(ZR202415)
[下载次数: 3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血清circPTP4A2和circFOXP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王卿;韩中石;宋哲;

目的 探讨血清circPTP4A2和circFOXP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32例AIS患者(AIS组)及140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ircPTP4A2和circFOXP1的表达水平。根据入院24 h的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组(<4分)、中型组(4~15分)、重型组(>15分);根据随访90 d的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circPTP4A2、circFOXP1表达水平与AIS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PTP4A2、circFOXP1表达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行Z检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circFOX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ircPTP4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circPTP4A2及circFOXP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235,P<0.001;F=178.161,P<0.001)。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血清circPTP4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ircFOX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血清circPTP4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ircFOX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血清circPTP4A2水平与AI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47,P<0.001),血清circFOXP1水平与AIS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12,P<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血清circPTP4A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ircFOXP1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rcPTP4A2是AIS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217,95%CI:1.429~3.439,P<0.001),circFOXP1是保护因素(OR=0.466,95%CI:0.295~0.737,P=0.001)。血清circPTP4A2、circFOXP1联合预测预后不良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2.532,P=0.011;Z=3.668,P=0.000)。结论 AIS患者血清circPTP4A2水平升高,血清circFOXP1水平降低,二者对AI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 年 04 期 v.38 ;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231615)
[下载次数: 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

王莉莉;马琴玉;任瑞芳;宋景贵;

目的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及脑白质纤维束的改变。方法 将3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15例和假刺激组15例,在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rTMS组给予连续高频(10 Hz)rTMS治疗20次,假刺激组给予假刺激20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Barthel指数(BI)及各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选取同时间段内就诊的卒中后非抑郁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与PSD患者相关量表评分及影像学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rTMS组、假刺激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左侧皮质脊髓束(CST)、扣带束扣带回(CC)、下额枕束(IFO)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MS组与假刺激组治疗前各纤维束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MS组治疗后左侧CST、IFO、钩束(Unc)FA值显著高于假刺激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HAMD评分、PSQI评分、NIHSS评分及假刺激组PSQI评分、NIHSS评分显著降低,rTMS组及假刺激组BI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rTMS组治疗后HAMD评分、PSQI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PSD患者左侧CST、CC、IFO FA值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7211,r=-0.6500,r=-0.7265)。结论 左侧CST、CC、IFO微结构损伤可能参与PSD的发生,rTMS能够修复脑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损伤,从而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

2025 年 04 期 v.38 ;
[下载次数: 8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C类趋化因子配体23及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

王林;孙方森;韩剑;张义;马永乐;马秋虹;刘治祥;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AICH)患者血清CC类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7例AICH患者为AICH组,依据样本量估算方法以及1∶1配比原则,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97名为健康组。AICH组依据NIHSS评分分为重度损伤亚组(NIHSS评分≥15分)、中度损伤亚组(15>NIHSS评分≥8分)和轻度损伤亚组(NIHSS评分<8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CL23、α-MSH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CCL23、α-MSH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分析A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血清CCL23、α-MSH联合预测AIC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通过绘制ROC曲线获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ICH组血清CCL23水平显著升高,α-MSH水平显著降低(均P<0.001)。重度损伤亚组、中度损伤亚组和轻度损伤亚组血清CCL23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血清α-MSH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与预后良好亚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CCL23水平及NIHSS评分显著升高,α-MSH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CL23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ρ=0.558,P<0.001),α-MSH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负相关(ρ=-0.507,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L23水平和NIHSS评分是影响AIC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5.334,95%CI:2.078~13.693,P=0.001;OR=3.205,95%CI:1.475~6.965,P=0.003),α-MSH是影响AICH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319,95%CI:0.168~0.606,P<0.001)。血清CCL23、α-MSH联合预测AICH患者预后的AUC为0.927(95%CI:0.878~0.977),CCL23、α-MSH单独预测AICH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32(95%CI:0.746~0.919)、0.809(95%CI:0.719~0.898),二者联合预测价值较CCL23(Z=1.877,P=0.030)、α-MSH(Z=2.254,P=0.012)单独预测更高。结论 AICH患者血清CCL23水平异常升高,α-MSH水平异常降低,二者水平的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对AICH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5 年 04 期 v.38 ;
[下载次数: 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病例报告

疑似结核性脑脊髓炎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1例

高煜;边婷婷;王向波;闫鹤立;纪金媛;

<正>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GFAP-A)是主要累及脑膜、脑实质、脊髓、视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相关。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最初临床特征类似于CNS结核病,导致早期明确诊断具有挑战性。现报告我院2024年5月收治的1例CSF腺苷脱氨酶(ADA)升高的疑似结核性脑脊髓炎的A-GFAP-A,通过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2025 年 04 期 v.38 ;
[下载次数: 4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骶神经磁刺激治疗马尾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1例

袁筛存;高悦;王艺莹;管星星;朱明跃;

<正>神经源性膀胱(NB)是指支配排尿、储尿功能的CNS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尿潴留导致膀胱内压力增加,可继而发生肾积水,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部分患者可能膀胱破裂;尿失禁为膀胱储尿功能减退或消失,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NB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骶神经电刺激植入手术以及间歇性导尿和耻骨上造瘘等代偿治疗。手术治疗的费用昂贵,且代偿治疗方式国人接受度差,推广较难。现报道我院骶神经磁刺激治疗马尾损伤后NB的患者1例。

2025 年 04 期 v.38 ; 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面上项目(MS2022140);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滨海县人民医院联合科技提升项目(EFYBH28A)
[下载次数: 5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双侧丘脑底核联合黑质网状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早发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1例

杨华丹;孙留中;张为;向迅捷;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1],早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长期药物治疗后,逐渐出现疗效减退及运动并发症[2]。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持续的电刺激,弥补药物浓度波动带来的症状波动[3-4]。位于基底核环路的丘脑底核(STN)是治疗PD的最常用靶点核团[5]。据了解,目前尚无双靶点联合DBS手术成功治疗PD合并冻结步态的报道。现报道1例49岁PD合并严重冻结步态患者的双靶点DBS手术治疗及程控策略、临床转归。1病例患者,男性,49岁,工人,因“右侧肢体僵硬、运动迟缓10年,左侧肢体僵硬7年”于2024年4月26日收住院。患者201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僵硬、迟缓,表现为持筷、系扣子慢;2015年自觉翻身稍困难,逐渐进展,被诊断为PD;2016年发展至右下肢;2017年累及左侧肢体,并出现明显翻身困难,给予美多芭等药物治疗后,尚可生活自理。

2025 年 04 期 v.38 ;
[下载次数: 4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信息

本刊关于文稿中缩略语的书写要求

<正>本刊规定允许使用的公知公用的缩略语不必在首次出现时下定义,可以直接使用。除此之外,其他的名词或短语如果在摘要中只出现3次或3次以下时,就不要对其进行缩写。如果出现3次以上时,首次采用缩略语时应写出原词或短语的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缩写,如“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再次出现时就只使用“RBD”。除英文摘要外,不需要注明英文全称。同摘要一样,在正文中从引言开始也要重写缩写一次。原词只有3个字,缩略语也是3个字母的情况尽量不要使用缩略语。当原词较长又反复出现而要使用缩略语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多于5个字母来组成缩略语。其他公知公认的病理染色方法、统计学方法的缩略语及元素、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在本刊中也可以直接使用。

2025 年 04 期 v.38 ;
[下载次数: 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临床研究

银杏酮酯分散片、多奈哌齐及联合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大脑灰质体积、皮质形态学的改变及疗效

杜心雨;段立晖;严鹏;孙淮庆;狄亚萱;吴婷;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多奈哌齐及联合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大脑灰质体积、皮质形态学改变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59例轻度认知障碍及Alzheimer’s病患者分为银杏酮酯组20例、多奈哌齐组20例及联合治疗组19例。于治疗前后采用MMSE、Alzheimer’s病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老年抑郁量表(GDS)、神经精神量表(NPI)、Alzheimer’s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OL-AD)对患者进行评价。于治疗前后采用头颅MRI对T1WI结构序列图像进行采集,并进行体素形态学分析和皮质形态学分析。结果 银杏酮酯组、多奈哌齐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ADAS-cog、GDS、NPI、IADL和QOL-A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银杏酮酯组MMSE、ADAS-cog,多奈哌齐组MMSE、ADAS-cog、IADL、NPI评分,联合治疗组MMSE、ADAS-cog、I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银杏酮酯组小脑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增大(体素P<0.005,团块P<0.05,GRF校正,单尾检验)。在左侧壳核区域,联合治疗组灰质体积差值显著高于银杏酮酯组及多奈哌齐组(均P<0.01);在右侧壳核区域,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右侧海马区域,联合治疗组和银杏酮酯组灰质体积差值显著大于多奈哌齐组(均P<0.05);在左侧海马区域,银杏酮酯组和联合治疗组灰质体积差值显著大于多奈哌齐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左侧及右侧海马灰质体积与MMSE(r=0.352,P=0.008;r=0.424,P=0.001)呈正相关,与ADAS-cog(r=-0.336,P=0.012;r=-0.362,P=0.007)及IADL评分(r=-0.345,P=0.01;r=-0.312,P=0.02)呈负相关;治疗后左侧及右侧海马灰质体积与MMSE呈强正相关(r=0.582,P<0.001;r=0.560,P<0.001),与ADAS-cog(r=-0.512,P<0.001;r=-0.567,P<0.001)及IADL(r=-0.454,P<0.001;r=-0.435,P<0.001)呈强负相关。右侧海马治疗前后灰质体积差值仅与GDS评分呈弱负相关(r=-0.269,P=0.047),右侧海马灰质体积在治疗前和GDS评分呈正相关(r=0.451,P<0.001),这种相关性在干预后消失(r=0.131,P=0.340);左侧海马治疗前后灰质体积差值与神经心理测试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联合治疗组顶上小叶和下顶叶区域皮质显著增厚(均P<0.05,FWE校正)。结论 银杏酮酯分散片、多奈哌齐及双药联合治疗均对认知功能降低有显著疗效,且对于大脑灰质和皮质形态学的改变有所不同,银杏酮酯改善了小脑后上部等区域体积,联合治疗改善了顶上小叶及顶下小叶区域部分皮质厚度。

2025 年 04 期 v.3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72454,81971237);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BE2017734);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BE2023023-2)
[下载次数: 8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不同模式小脑经颅磁刺激对健康人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

庄乾树;田敏捷;张驰;宋波;汪彤;石静萍;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小脑经颅磁刺激(TMS)对健康人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 将8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随机分为5 Hz重复TMS(rTMS)组28名、间歇性Theta节律爆发刺激(iTBS)组26名和假刺激组27名。TMS刺激靶点为小脑CrusⅡ区域,通过神经导航系统精确定位刺激部位,刺激强度为个体静息运动阈值(RMT)的80%。测定各组干预前后Go/No-Go任务反应时间(RT)和反应抑制能力和同步的EEG,分析事件相关电位(ERP)中与反应抑制功能相关的N2波及其时间窗内时频的变化。结果 与刺激前比较,rTMS组和iTBS组刺激后的RT显著缩短(均P<0.05)。三组间刺激前后RT的差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假刺激组相比,rTMS组和iTBS组的刺激后的RT显著缩短(P<0.05~0.01),rTMS组和iTBS组刺激前后RT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iTBS组及假刺激组在Go任务和No-Go任务中的正确率在刺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刺激前后Go任务和No-Go任务中的正确率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o-Go条件下,与TMS干预前比较,rTMS组和iTBS组在Fz和FCz电极处的N2振幅干预后显著降低(均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rTMS组和iTBS组在前额部的N2振幅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rTMS组和iTBS组间干预前后的N2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Go条件下,各组干预前后的N2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Go/No-Go任务在干预前后的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No-Go任务中,rTMS干预后theta频段功率显著性升高(P<0.01),alpha、beta和gamma频段功率显著性降低(均P<0.05)。iTBS组干预后Fz通道theta频段功率显著性升高(P<0.05)。假刺激组干预前后未表现出明显的时频变化。rTMS组和iTBS组间干预后alpha、theta、beta、gamma频段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Go任务中,各组干预前后的各频段均未见显著性变化。相关分析显示,各组RT与N2振幅、theta振荡活动间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5 Hz rTMS和iTBS干预均能显著提升健康成人的反应抑制能力,两种刺激可能通过类似的神经调节机制实现小脑对执行控制功能的调控,为小脑TMS在认知控制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证据。

2025 年 04 期 v.38 ;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23669)
[下载次数: 3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3 02 01
2024 06 05 04 03 02 01
2023 06 05 04 03 02 01
2022 06 05 04 03 02 01
2021 06 05 04 03 02 01
2020 06 05 04 03 02 01
2019 06 05 04 03 02 01
2018 06 05 04 03 02 01
201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06 05 04 03 02 01
2015 06 05 04 03 02 01
2014 06 05 04 03 02 01
2013 06 05 04 03 02 01
2012 06 05 04 03 02 01
2011 06 05 04 03 02 01
2010 06 05 04 03 02 01
2009 06 05 04 03 02 01
2008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6 05 04 03 02 01
200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6 05 04 03 02 01
1999 06 05 04 03 02 01
1998 06 05 04 03 02 01
1997 06 05 04 03 02 01
1996 06 05 04 03 02 01
1995 06 05 04 03 02 01
1994 06 05 04 03 02 01
1993 04 03 02 01
1992 04 03 02 01
1991 04 03 02 01
1990 04 03 02 01
1989 04 03 02 01
1988 02 0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狄晴,葛剑青,陈道文,徐肖,陈惠玲,过燕萍,李继民,石静萍,张颖冬,李作汉

目的 评价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 ,选择发病 4 8h内的ACI患者 6 3例 ,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 (31例 )及安慰剂对照组 (32例 )。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 30mg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共 14d ,同时给予维脑路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 ;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 ,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 (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定和常规检查 ,以治疗第 2 1dESS增分率和第 90d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 1d后治疗组、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 (6 0 .3± 2 8.2 ) %、(35 1± 2 3.6 ) % ,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90d后治疗组、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 (71.5±2 9 8) %、(44 1± 4 0 .9) % ,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2004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843 ] [被引频次: 318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

郭述苏,薛广波,王桂清,王笑中,王耀中

本文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进行了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按随机或选点抽样3,837,597人。共查出患者37,808例,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中南沿海省市患病率低。男女之比为1:4。25~29岁患病率最高(1927·4/10万),10岁以下最低(42.6/10万)。北方内陆地区于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以春季最高。

1991 年 02 期 ;
[下载次数: 1,194 ] [被引频次: 262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2000年广州)

黄如训,郭玉璞

2001 年 01 期 ;
[下载次数: 897 ] [被引频次: 197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慢性脑供血不足

杨任民

2002 年 04 期 ;
[下载次数: 861 ] [被引频次: 196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郭毅,周志斌,姜昕,赵宏文,陈实,古坤毅,马可夫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 (HDI 5 0 0 0型 )检查 12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 ,用散射浊度计法检测血清CRP。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 (IMT≥ 1 2mm)与非斑块组 (IMT <1 2mm)。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 ,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例数也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P <0 0 1,P <0 0 5 )。两组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CRP水平增高例数多于非斑块组 (P <0 0 5 )。结论 血CRP水平增高对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

2003 年 05 期 ;
[下载次数: 535 ] [被引频次: 176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和治疗

丁晓宁;张鹏;陈阳美;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及核以下部位麻痹所致的面部表情肌瘫痪。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瘫临床多见,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较多,病史特点、体格检查、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早期针对病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预后。近年来,对周围性面瘫的关注及临床研究增多,为其诊治提供了更多依据,因此本文将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检查、病因学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思路。

2019 年 04 期 v.3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1390)
[下载次数: 2,462 ] [被引频次: 88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如何写医学综述

喻东山;

2006 年 03 期 ;
[下载次数: 2,128 ] [被引频次: 3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脑卒中后疲劳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任思强;张茜;代玉玺;甄希成;陈新;

卒中后疲劳是卒中存活患者常见的一种主观感受并且长期存在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目前卒中后疲劳的相关研究有限,其异质性大,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研究就目前卒中后疲劳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为康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2021 年 03 期 v.34 ;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LJC2019ST04)
[下载次数: 1,691 ] [被引频次: 32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温宏峰;王瑞彤;李继来;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75 mg/d)和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剂量相同);每组60例。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治疗后,3组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3组间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和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和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AA途径、联合用药组与氯吡格雷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从两个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的效果更好。

2013 年 03 期 v.26 ;
[下载次数: 1,505 ] [被引频次: 93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iller-Fisher综合征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

吴磊;吴卫平;黄德晖;徐全刚;蒲传强;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FS和15例B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FS组表现为视物成双12例,瞳孔对光反射消失3例,周围性面瘫7例,饮水呛咳1例,四肢无力6例,感觉障碍4例,共济失调10例;BBE组表现为视物成双11例,中枢性面瘫4例,耳鸣4例,饮水呛咳6例,四肢无力10例,感觉障碍2例,共济失调10例,嗜睡或昏迷5例,病理征9例。脑脊液检查MFS组和BBE组各有10例表现为蛋白升高;MFS组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例,BBE组6例。MFS组3例、BBE组1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BBE组有6例CT或MRI检查异常,主要部位为脑干、丘脑等。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MFS和BBE有相似特点,临床表现可以相互重叠,提示这两种疾病密切相关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疾病谱;主要鉴别点是BBE患者可以有意识障碍、病理征和影像学异常。

2007 年 02 期 ; 军队十五医药卫生重点课题资助(MZ01041)
[下载次数: 1,320 ] [被引频次: 27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最新动态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8,424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